相关新闻
央行:降准不改稳健货币政策取向
2021-07-15

        7月13日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直播发布了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情况,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、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,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,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出席介绍了有关情况。

        总体而言,今年上半年金融运行持续平稳,金融结构持续优化。对于实体经济支持金融力度,阮健弘表示,中长期来看,金融对制造业、基础设施业,除房地产以外的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稳固,信贷投放结构持续优化。

        宏观杠杆率方面,2021年一季度,中国宏观杠杆率为276.8%,比上年末低2.6个百分点,为疫情后首次出现环比下降,其中,非金融企业、政府和住户三大部门杠杆率均出现环比下降。“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取得显著成效。”阮健弘说道。

        对于2021年7月9日傍晚央行释放的降准信息,在国新办发布会上,孙国峰再次强调,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后的常规流动性操作,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发生改变。

        货币政策取向未变

        2021年7月9日傍晚,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消息称,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,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,央行决定于2021年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.5个百分点(不含已执行5%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)。

        伴随此次降准,央行下半年货币政策取向备受关注。在国新办发布会上,孙国峰再次强调,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后的常规流动性操作,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发生改变。下一步,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稳字当头,以我为主,主要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,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,兼顾内外均衡,更好支持实体经济,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。

        在货币总量上,孙国峰指出,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;结构上,支持中小企业绿色发展、科技创新;价格上,巩固贷款实际利率下降成果,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。

        数据显示,6月PPI同比涨幅较5月回落了0.2个百分点到8.8%,但是仍在高位运行,对于PPI下一步走势判断以及央行是否存在进一步降准甚至降息的必要性,孙国峰提醒,对于年内PPI阶段性上行,应当客观看待。中国PPI上涨幅度较快,这既有去年同期疫情冲击导致PPI负增长形成的低基数因素,也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输入性影响。

        “总体看,我国PPI走高是阶段性的,今年二三季度可能维持相对高位,随着基数效应逐步消退和全球供给恢复带来的输入性影响减弱,PPI有望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趋于回落。”孙国峰说。

       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固

        疫情暴发以来,金融体系不断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,为疫后经济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持。当前疫情影响仍未消退,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相关政策仍然备受关注。

        据阮健弘介绍,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2.76万亿元,同比多增 6677亿元。同期社融累计增量是17.74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少3.13万亿元,但是比2019年的同期多3.12万亿元。6月末,社会融资规模余额的增速是11%,与上月末基本持平。

        “这样的一个增速,与名义增长的增速基本匹配,总体来看,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与经济发展是相适应的。”她解释道。

        其中,小微企业融资情况受到普遍关注。

        邹澜介绍,上半年小微企业融资呈现量增、面扩、价降三大特点。截至6月末,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7.7万亿元,同比增长31%;支持小微经营主体3830万户,同比增长29.2%。5月新发放的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是4.93%,和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.3个百分点。

        2020年-2021年5月,通过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,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对10.9万亿元贷款本息实施延期,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6.3万亿元。上半年小微企业和制造业新发贷款合同利率分别为5.18%和4.13%,同比均出现下降。

        另一方面,央行近期联合发文推出银行账户服务、人民币结算、电子银行、银行卡刷卡、支付账户服务等五方面12项降费措施,配合银保监会降低自动取款机跨行取现手续费,全部降费措施实施后预计每年减少手续费支出约240亿元。

        “总的看,金融系统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企业融资便利性提升,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。”邹澜总结道。

        针对上半年金融数据,阮健弘表示,社融的结构有一些分化,这种分化可能会对总量的感受产生一些影响。

        在少增或者多减方面,一是影子银行压降使表外融资减少得比较多。数据显示,上半年,委托贷款、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三项表外融资净减少了8436亿元,同比多减8699亿元。二是去年为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,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发行量都比较大,今年是恢复了常态化增长,所以有一个高基数的对比。

        多增的方面是对实体经济发放人民币贷款和股票融资有所增加。数据显示,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比上年同期多增了6135亿元;非金融企业的股票融资是4955亿元,比上年同期多增2494亿元。

        信贷投放结构呈现持续优化态势,从中长期投资的投向结构来看,金融对制造业、基础设施业,除房地产以外的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稳固。

        6月末,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1.6%,比上年同期高16.9个百分点,比全部产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高24.8个百分点;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.3%,比上年同期高5.4个百分点;不含房地产的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9.1%,比全部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速高2.3个百分点。此外,孙国峰强调,在货币政策结构上,支持中小企业绿色发展、科技创新。

        疫情后宏观杠杆率环比首降

        据阮健弘介绍,2021年一季度中国宏观杠杆率为276.8%,比上年末低2.6个百分点。非金融企业、政府部门和住户部门的杠杆率分别下降0.9个、1.3个和0.4个百分点,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。

        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,中国宏观杠杆率出现过短暂急升。整体杠杆率一度从2019年末的245.4%升至2020年三季度末的270.1%,同期非金融企业、政府部门和住户部门杠杆率分别上升8.3个、12.7个和6.4个百分点。2020年四季度,非金融企业和住户部门杠杆率开始下降,但是整体与上一季度持平。2021年一季度,实体经济三大部门杠杆率同时下降,宏观杠杆率在疫情后首次出现下降。

        “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取得显著成效。”阮健弘表示,“上半年,国民经济总体延续稳定恢复态势,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,为宏观杠杆率稳定提供了基础保障。”此外,她进一步指出,从二季度的经济恢复和债务增长情况看,预计二季度宏观杠杆率将继续保持平稳。

        此前,居民部门杠杆率的增长引发市场普遍关注。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在接受《财经》记者采访时曾表示,住户部门贷款增长主要与房贷有关。上半年,中国住户中长期贷款增量为3.43万亿元,为近年来最高,结合部分热点城市房价上涨、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、银行房贷额度趋近等情况,房贷已成为舆论焦点。




来源:《财经》杂志




Copyright © 2024 SMARTBAM.ORG, All Rights Reserved.  京ICP备12034318号-3